北歐給人的印象大抵就是冰冷、孤寂、冷清;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、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亦屬北歐一員,自成一角的獨特地理位置,孕育出歐洲別樹一幟的純樸民風之餘,也成為了蘇聯覬覦之地。
二戰後,三國「被加盟」成為蘇聯成員國。至 50 年代史太林去世後,蘇聯才逐漸放鬆對成員國的控制,三國人民進一步追求獨立,於 1989 年發起「波羅的海之路」,於三國首都塔林、里加和維爾紐斯串成人鏈,超過二百萬人參與,使各國重新關注波羅的海被佔領,推動獨立。我們將到訪蘇聯和冷戰的遺痕,走進秘密警察行刑之地,也走過人民爭取獨立的場地,探索她們的前世今生。
雖然戰爭為城市帶來黑暗的一面,但靠著政府努力重建,三國有如時光倒流般,重現中世紀風采。我們將由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典雅舊城開始,由電影場景般的城門迎接,遊走於蜿蜒的石磚小徑,感受著名童話古城不吃人間煙火的氣息。隨之出發往新藝術運動之都里加,跟隨藝術家的腳步,傾聽創意如何回應強權;說到藝術,更不得不提立陶宛的對岸共和國,「學習」藝術家如何「搞獨立」。
4 月 23 日 (星期五):香港
4 月 24 日 (星期六):塔林 遊走中世紀古城,感受北歐地道風情
波羅的海 (Baltic Sea)﹕位處北歐與中歐之間,有指此名源自拉丁語中的 Balteus (腰帶),指此海域如腰帶橫貫北歐陸地,這亦北歐各國貿易的主要航道,帶動沿海城市蓬勃發展。我們將於塔林開展旅程,感受中古時代貿易重鎮的魅力。自 1940 年起,愛沙尼亞經歷蘇聯長達 51 年的統治,這段鐵幕歷史在塔林的市貌和文化中都遺留不少印記。我們將親身探索從前秘密警察的辦公室,感受人心惶惶的蘇聯時代。
4 月 25 日 (星期日)﹕塔林 到訪歌唱節會唱,認識由音樂促成獨立的民族
塔林 (Tallinn)﹕市內雖愈見發達,但仍保留了不少古色古香的中古建築和傳統市集,可謂古今並蓄。我們將由最古典的宮殿,走到最新潮的發展區,見證城市的轉變和現代化。
4 月 26 日 (星期一):塔林>里加 遊走蘇聯鐵幕邊沿,認識沿海發展
里加 (Riga)﹕拉脫維亞首都,得名於流經當地的里加河。12 世紀中期,德國商人在河岸建立貿易前哨站,奠定這條河對日後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。我們將漫步古城和河畔,感受現代繁華。
4 月 27 日 (星期二):里加 尋找舊城區中的抗爭遺痕,認識小國自立的經歷
拉脫維亞的獨立地位來之不易。1918 年,拉脫維亞人為爭取自由,不惜與蘇俄開戰。雖然此戰爭在 1920 年以蘇聯承認拉脫維亞獨立地位告終,但在 1940 年代,拉脫維亞兩度被蘇聯佔領,直至 1991 年方宣佈獨立。我們將由蘇聯監獄,走到熱鬧市區,認識拉脫維亞獨立後的轉變。
4 月 28 日 (星期三):里加 深入蘇聯秘密基地,親身體驗冷戰時期劍拔弩張
4 月 29 日 (星期四)﹕里加>立陶宛考努斯 走進堡壘博物館,探索立陶宛奮力獨立的過去
考努斯 (Kaunas)﹕是立陶宛第二大城市,亦曾經是立陶宛的首都。位處國內兩條最大河﹕尼曼河 (Nerman River) 和涅里斯河 (Neris River) 的交匯處,考努斯成為中世紀的防守重陣,對抗入侵的騎士團;二戰時則是牢獄所在地,在國家歷史上不可或缺。
4 月 30 日 (星期五)﹕考努斯>維爾紐斯 走進帝國古城,感受北歐中世紀之美
維爾紐斯 (Vilnius)﹕立陶宛首都,歷史可以追溯至 16 世紀中期,立陶宛大公齊格蒙特二世在當地築起城牆,建立古都。古城區更於 1994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亦在 2009 年成為歐洲文化首都。
5 月 1 日 (星期六)﹕維爾紐斯 由二戰歷史走到抗爭街頭,認識立陶宛自立自強的經過
我們將遊走於古城的大街小巷,除了欣賞特色建築外,也細說城市發展與規劃背後的用意。而對岸共和國 (Republic of Užupis) 於立陶宛語中的意思是「河的對岸」。我們會進入這 404 不存在的國度,傾聽藝術家如何「搞獨立」。
5 月 2 日 (星期日)﹕香港
中文地址:上環蘇杭街1號3樓
3/F NO.1 Jervois Street, Sheung Wan,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