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為前蘇聯加盟國,烏克蘭、白俄羅斯和摩爾多瓦至今予人感覺發展滯後,似乎仍未從蘇聯倒台的困局中解脫。誠然,蘇聯為三國帶來特色的城市規劃,然而戰爭、核災及飢荒帶來的傷害並未在人民心中消退。事隔近 30 年,我們將深入三國,探討她們處理蘇聯遺痕的迴異態度與手段。
1986 年,烏克蘭切爾諾貝爾爆發嚴重核事故,民眾痛恨當局隱瞞真相,使核災成為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。為了應付核事故所帶來的一連串問題,烏克蘭政府於獨立後,即建立龐大的社會福利機制,卻同時成為官員貪腐的溫床,引致一連串的社會問題,進一步令人民憧憬「離俄入歐」。
與烏克蘭極力「去蘇聯化」相反,白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依然保留了大量蘇式建築,如空曠的廣場、英雄碑、實用主義建築等。獨立後,總統盧卡申科採用鐵腕式管治,多次剝削人民的言論、新聞、宗教自由,故被西方媒體評為「歐洲最後的獨裁者」。
摩爾多瓦則受經濟問題困擾,作為歐洲最貧窮的一員,過半數人民希望離開國家,前往西歐尋找更理想的生活,同時期盼國家加入歐盟。另外,摩爾多瓦國境內存在一個「有限承認國家」—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。該國擁有自己的政體、貨幣、國旗、邊境等,聲稱獨立於摩爾多瓦,卻一直不獲國際社會承認國家地位,成為摩爾多瓦國境內的特殊地帶。
GLO Travel 特別設計全新東歐三國行程,從不同國家角度重新認識蘇聯,尋找上世紀的生活痕跡。
9月 22 日 (星期三) | 香港:序曲
9月 23 日 (星期四) | 香港>伊斯坦堡>明斯克:深入歐洲最後獨裁國家,揭開蘇聯烏托邦序曲
白俄羅斯 (Belarus):白俄羅斯是歐洲最少人到訪的國家,依然保留大量蘇聯風格建築,仿似舊時代的時間囊。白俄人在二戰中死亡比例高達 25%,超過 60% 人口傷亡,為蘇聯加盟國內為這場世界大戰付出最沉重代價的國家。然而,二戰的結束卻並未完全為白俄帶來和平喘息的一刻,冷戰的爆發令這個國家再次被無情捲入另一場戰爭。今天,我們會娓娓道來白俄兵連禍深的歲月,用最深的心痛烙下最深刻的教訓。
9 月 24 日 (星期五) | 明斯克>米爾>涅斯維日>明斯克:古堡裏的東歐,尋訪中世紀貴族遺產
提及白俄羅斯,不少人會聯想到她與俄羅斯在政治上的親近關係。然而早在俄羅斯帝國涉足以前,波蘭立陶宛聯邦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統治近四百年,為白俄帶來不少深遠的影響。當時政府除了禁絕白俄羅斯語之外,波立聯邦的貴族家族亦於白俄土地上大興土木,包括拉濟維烏家族。其家族於十四至十七世紀在政壇、外交、宗教上叱咤風雲,總共為後世留下了 23 座家族城堡,涅斯維日城堡正是其一。
9 月 25 日 (星期六) | 明斯克>基輔:傾聽母親之淚,剖析阿富汗戰爭的來龍去脈
明斯克 (Minsk)﹕二戰後,幾乎整個明斯克夷為平地,史太林下令整個城市按照蘇維埃風格重建。今天,此城依然是標準蘇聯城市,廣場、英雄碑、實用主義建築等貫穿整條大道。置身其中,就像回到蘇聯時期一樣。我們會在市中心導賞,全面介紹白俄在二十世紀的重生故事,探討今天稱為「完美蘇聯城市」的原因。
9 月 26 日 (星期日) | 基輔:基輔探險行,重構蘇聯統治歷史
基輔 (Kiev):早在五世紀時已經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,在十至十三世紀更是古基輔羅斯國的首都,但不幸在 1240 年蒙古入侵時被徹底摧毀,市內不少歷史建築都留下這一戰役的痕跡。我們將走訪基輔古城,一步步認識其多災多難的過去。
9 月 27 日 (星期一) | 切爾諾貝爾:深入核災遺棄,直面謊言的代價
切爾諾貝爾 (Chernobyl)﹕當年蘇聯官方隱瞞核事故真相,謊稱只是短暫撒離,不少居民未及執拾細軟,就一輩子離開家園。被遺留下來的鬼城,吊詭地成為時間囊,完好地保留下神秘的蘇聯城市格局。核災影響了超過 700 萬人和 16 萬平方公里土地,縱然事故已發生了超過 30 年,但後遺症依然存在。區內大部份土地都不可以再作耕種,估計至少二萬年都不再適宜人類居住。直至現時,烏克蘭政府仍未有完善的解決方法,加上未來防護措施的管理和維修費,無論是經濟上、或是對環境的影響上,切爾諾貝爾都會是烏克蘭永遠的負擔。
9 月 28 日 (星期二) | 基輔:現代自主之路,走過烏克蘭人的革命軌跡
橙色革命與廣場革命 (Orange Revolution and Maidan Revolution)﹕2004 年橙色革命,烏克蘭人抗議總統大選貪污舞弊嚴重,終迫使最高法院宣布選舉結果無效;2014 年反政府示威,當地民眾抗議總統亞努科維奇向俄國傾斜,中止與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,遂走上街頭要求政府重新和歐盟簽署協議,及後更逼使亞努科維奇下台、提前大選。蘇聯解體後,烏克蘭獨立不足 30 年,當地人如何建立國民身份認同、解決親歐還是親俄的矛盾,仍是一大難題。
9 月 29 日 (星期三) | 基輔>基希涅夫:從地下鐵到街頭轉角,尋找烏克蘭藝術與思潮
自基輔羅斯年代開始,手工藝業與藝術已經是烏克蘭的重要產業,這種傳統亦被現代烏克蘭人保留下來。2014 年,廣場革命在首都基輔發生,自此之後,民眾將各種訴求與思潮以壁畫、裝置藝術形式呈現在街頭。
9 月 30 日 (星期四) | 基希涅夫>提拉斯堡:國中之國,探訪最後的蘇維埃
提拉斯堡 (Tiraspol):位於摩爾多瓦東部,是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 (「德左」) 的首都。在蘇聯統治期間,德左原屬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,四十年代,共和國境內仍然以摩爾多瓦人為主。但其後在蘇聯政府的鼓勵下,大量俄羅斯人移居此地,並建造不少蘇聯建築,為德左建立了以「蘇聯」和「俄羅斯民族」為主的身分認同。因此,蘇聯解體後,德左人民並不願意加入摩爾多瓦,自行宣布獨立。
基希涅夫 (Chisinau):摩爾多瓦首都兼知名古城。摩爾多瓦曾被先後被羅馬帝國、鄂圖曼帝國、羅馬尼亞王國等統治,因此當地的語言、建築、文化都會受到多元影響,發展成今天別樹一格的摩爾多瓦。
10 月 1 日 (星期五) | 基希涅夫:深入地下酒窖,探尋葡萄酒國度之謎
摩爾多瓦的紅酒享負盛名,有著全世界密度最高的葡萄園,紅酒出口亦是國內一大經濟支柱。俄羅斯曾是最大出口國,卻多次因政治原因,禁止摩爾多瓦紅酒進口。2013 年,摩爾多瓦與歐盟簽署政經聯合協議加強合作,引起俄羅斯不滿,俄羅斯藉詞摩爾多瓦紅酒滲有雜質,以紅酒開始,逐步禁止摩爾多瓦商品入口。各項產品禁令直至 2015 年 4 月才逐步解除,卻也令摩爾多瓦出口重心,由俄羅斯轉移至經濟更穩定的中西歐。我們將一邊品嚐美酒,一邊剖析摩爾多瓦與俄羅斯千絲萬縷的關係。
10 月 2 日 (星期六) | 基希涅夫>香港:歸途
中文地址:上環蘇杭街1號3樓
3/F NO.1 Jervois Street, Sheung Wan,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