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聯解體的原因眾說紛紜,當中不得不提波蘭和烏克蘭的「貢獻」。在二次大戰期間,波蘭人民發動華沙起義,竭力對抗勢如破竹的德軍;而國內的猶太人也同樣勇猛,深知實力懸殊仍與德軍抗衡至最後一口氣,成就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猶太人抗命,親身證明「我們不乞求自由,我們為自由而戰」。雖然起義因蘇聯的出賣而失敗,導致過萬名平民地下軍戰死,但波蘭人屢敗屢戰,至二十 世紀後期仍繼續爭取自主,最終成立了蘇聯境內首個工會,促使「東歐劇變」發生。波蘭可說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國家。
多年來,波蘭政府積極重建國家,致力重拾戰前「東歐天堂」的美譽,其重建成果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揚,讚賞波蘭成功轉型為世界文化寶藏。我們走進奧斯威辛納粹集中營,感受戰爭的殘酷;深入最古老的地下鹽礦,欣賞鬼斧神工的礦工雕刻。此外,我們亦會參觀烏克蘭莊嚴宏偉的東正教修道院、百尺地底下的軍事防空洞地鐵站;慢坐洋溢歐陸氣派的露天茶座;到訪殘破不堪的切爾諾貝爾鬼城,欣賞這些風格迥異而又別樹一幟的東歐風景。
1986 年,烏克蘭北部小鎮切爾諾貝爾爆發嚴重核事故。雖然蘇聯當局極力掩蓋核災真相,但仍壓制不了烏克蘭民眾的怒火,人民紛紛發起抗議運動,使核災成為壓垮這個紅色共產大國的最後一根稻草。為了應付核事故所帶來的一連串問題,烏克蘭政府於獨立後,即建立龐大的社會福利機制,卻同時成為官員貪腐的溫床,引致一系列的社會問題。
風景以外,當地百姓的故事更是引人入勝:波蘭年輕人不畏當時的兩大巨頭 – 德軍和蘇軍,預備為國捐軀;切爾諾貝爾花甲老人無懼核災帶來的環境污染,30 年來堅守家園;烏克蘭土生土長的新一代於獨立廣場上亮起革命旗幟,在凜冬烈火下為自由而戰。我們將深入兩國,既探討波蘭如何歷劫重生,也認識烏克蘭的獨立以及其後所面對的挑戰和困難。我們亦會回看歷史,親訪二戰時蘇聯紅軍與德軍的主戰場第聶伯河、走入 70 年後的烏克蘭街頭、慢步於重建的華沙舊城,逐一了解兩國的轉變。我們更特別邀請到曾參與 2014 年烏克蘭革命的示威者,與她深入探討近年東歐動盪的來龍去脈。
*此團為《蘇聯三十夜》系列,可以優惠價參與其他蘇聯行程!
8 月 8 日 (星期日) | 香港 序曲
*除由香港出發外,您亦可於完成《蘇聯三十夜﹕俄羅斯、白俄的烏托邦》旅程後,直接由白俄羅斯明斯克出發,飛抵烏克蘭基輔參加本團,歡迎聯絡我們安排相關行程。
8 月 9 日 (星期一) | 香港>蘇黎世>基輔:開始現代自主之路,走過烏克蘭人的革命軌跡
烏克蘭革命 (Ukrainian Revolutions):2004 年橙色革命,烏克蘭人抗議總統大選貪污舞弊嚴重,終逼使最高法院宣布選舉結果無效;2014 年反政府示威,當地民眾抗議總統亞努科維奇向俄國傾倒,中止了與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,逐走上街頭要求政府重新和歐盟簽署協議,及後更逼使亞努科維奇下台、提前大選。蘇聯解體後,烏克蘭獨立不足三十年,當地人如何建立國民身份認同、解決親歐還是親俄的矛盾,仍是一大難題。
8 月 10 日 (星期二) | 基輔:基輔探險行,重構蘇聯統治歷史
十九至二十世紀,現代主義興起,讓不少藝術家逐摒棄過時的傳統藝術,改為採取現代感和未來感十足的創作風格。而現代主義又通常包含著集體主義的意識形態,與當時蘇聯「尊崇國家」的目標一致。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,催生了不少富蘇聯味道的特色科幻建築。我們將遊走博物館及第聶伯河畔,尋找蘇聯遺痕。
8 月 11 日 (星期三) | 切爾諾貝爾:深入核災遺棄,直面謊言的代價
切爾諾貝爾 (Chernobyl)﹕當年蘇聯官方隱瞞事故真相,謊稱只是短暫撒離,不少居民未及執拾細軟,就一輩子離開家園。被遺留下來的鬼城,吊詭地成為時間囊,完好地保留下神秘的蘇聯城市格局。核災影響了超過七百萬人和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,縱然事故已發生了超過三十年,但後遺症依然存在。區內大部份土地都不可以再作耕種,估計至少兩萬年都不再適宜人類居住。直至現時,烏克蘭政府仍未有完善的解決方法,加上未來防護措施的管理和維修費,無論是經濟上或是對環境的影響上,切爾諾貝爾都會是烏克蘭永遠的負擔。
8 月 12 日 (星期四) | 基輔>華沙:走進黃金與黑暗時代,探究烏克蘭的手藝與貪腐
早在五世紀時,基輔已經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,在十至十三世紀更是古基輔羅斯國的首都,但不幸在 1240 年蒙古入侵時被徹底摧毀,市內不少歷史建築都留下這一戰役的痕跡。我們將走訪基輔古城,一步步認識其多災多難的過去。一千年以後,烏克蘭經歷過戰禍、飢荒與蘇聯鐵幕統治,終於在 1991 年獨立,然而國家並未因此迎來光明,反而一直備受貪污問題所困擾,經濟持續低迷。
8 月 13 日 (星期五) | 華沙:走進舊城區,探索二戰後的「新」文化遺產
華沙 (Warsaw)﹕早在九世紀已開始發展,先後為波蘭立陶宛聯邦及波蘭的首都。十九世紀時是地下反俄活動的基地,後經歷多次起義以對抗德國和蘇聯,而令市面全毀,終在六十年代才完成重建修復。
華沙市內歷史最悠久的城區,亦是畫廊、咖啡室和食肆林立的「活文化沙龍」。
8 月 14 日 (星期六) | 華沙>克拉科夫:為自由而戰,愛國主義的興起
華沙起義 (Warsaw Uprising)﹕波蘭人和國內猶太人即使面對強敵,縱然明知九死一生,亦對抗至最後一口氣,親身證明波蘭軍人的名言﹕「我們不乞求自由,我們為自由而戰。」雖然不少批評指起義的地下軍莽撞衝動,導致損失慘重,但其英勇的表現卻又值得尊重。
克拉科夫 (Krakow)﹕波蘭的知名古城。自 1038 年成為首都,到 1596 年遷都華沙前,克拉科夫一直是波蘭的政治中心,見證波蘭領土日益壯大,甚至統領現今烏克蘭西部地區的黃金歲月。可惜波蘭國力逐漸衰退,到十八世紀時,更一度於世界舞台上完全消失。至二十世紀世界大戰時期,各國為了拉攏波蘭支持,才勉強恢復成國。
8 月 15 日 (星期日) | 克拉科夫>奧斯威辛>克拉科夫:重踏集中營遺址,揭開人性的光暗兩面
奧斯威辛 (Oswiecim)﹕波蘭南部小鎮,早在十九世紀已成為地區鐵路樞紐,可惜正因其交通之便,引得德軍把全球最大規模集中營座落於此。而為了清空集中營附近區域,更逼使不少本地居民離開家園。
8 月 16 日 (星期一) | 克拉科夫>慕尼黑:闖入古老鹽礦,見證地底瑰麗教堂
在中世紀,鹽在歐洲又名「白色黃金」,是當時珍貴昂貴的資源,因此鹽礦亦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。在沒有電力和雪櫃的時代,鹽不但可以幫助人們保鮮大量食物,其醫藥用途更是為人們所追捧。除了影響民眾生活,鹽業的興衰也直接影響波蘭國運,在十四世紀,鹽礦利潤佔了全國收入超過 3 成,令波蘭成為富有的中歐強國。
8 月 17 日 (星期二) | 慕尼黑>香港:歸途
*此團為《蘇聯三十夜》系列,可以優惠價參與其他蘇聯行程!
中文地址:上環蘇杭街1號3樓
3/F NO.1 Jervois Street, Sheung Wan,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