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

黎雋維:懸浮半空的 Sky House

(作者為旅行講堂導師黎雋維 Charles Lai)

Sky House 於 1958 年的外貌 [Source: Pinterest]

到東京大阪旅行,看悶了 touristy 的旅遊景點,或者想避開瘋狂購物的旅客們,不妨參觀一下日本的經典現代主義建築。

日本的現代主義建築自成一派,非常有自己的風格。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期,不少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,包括 Frank Llyod Wright, Antonin Raymond 等,到日本開設事務所,將現代主義帶進日本。然而,正當日本在發展自己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同時,軍國主義的興起令建築走上了新古典的民族主義風格。一直到二戰之後,幾位在外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事務所學習的日本建築師,如前川國男、坂倉準三等人,回到日本開設事務所,並設計了不少經典的建築物。他們在引入西方現代主義建築的時候,並沒有將這個風格照辦煮碗的搬到日本,而是將現代主義的技術吸收,再和日本傳統建築文化融合,轉化成一個獨特的風格。

六十年代是日本現代建築崛起的時代。其中,代謝派的出現是一個指標。當時,一群年輕的日本建築師,於 1960 年的 Tokyo World Design Conference,發表了代謝派宣言,決志尋求一個能夠追上當時社會需求的建築風格。他們認為,相對於急速發展的社會,建築設計在操作上欠缺靈活性和可塑性,亦未能回應當時城市的擠迫和房屋需求等問題。他們希望可以利用科技和結構的發展,創造出一套好像生命體一樣充滿活力,而且能夠隨著社會發展而迅速改變的建築。他們大膽的構思出一些脫離地面,利用高空空間和海上空間的建築提案。雖然這些提案大膽前衛,但面對自身的傳統,這些年輕日本建築師並沒有展現抗拒,反而積極地尋求將傳統建築向現代轉化的可能。這亦是日本現代主義建築自成一派的地方。

這一個獨特的風格,在諸多日本的現代建築都可以找到。其中之一,就是代謝派的代表人物 – 菊竹清訓 – 為自己設計和興建的 Sky House。Sky House 的地點座落於東京的一個住宅區之中。在日本,有不少設計出色的住宅建築。為了保障業主的私隱,這類型的建築一般都不會公開地址的。不過,根據筆者的經驗,這座 Sky House 的所在地不算難找。而且,它所處的區域,還有另一座非常出色的現代建築,由丹下健三所設計的 St Mary’s Cathedral。

到訪 Sky House 時,會經過另一個同時期的經典建築 – 丹下健三所的 St Mary’s Cathedral。

Sky House 今日的外貌。經過幾次改裝後,已經漸漸失去當初離地的感覺。

菊竹清訓和他的家人,自 1957 年 Sky House 落成以來就一直在此居住。顧名思義,Sky House 的構想是希望可以令屋子脫離地面,漂浮在半空之中。即便在今日,Sky House 的設計仍算相當的前衛。大約十米乘十米的四方型的鋼筋混凝土構造,由四根壁柱支撐起來,使建築體量漂浮在場地的小山丘之上。扁平的壁柱刻意地佈置在四方型的邊上,而使四個角落完全的懸浮在半空之中,為建築物增添了輕盈的感覺。Sky House 盡量避免接觸地表的姿態,呼應了代謝派希望將都市向高空發展的構想。要知道在這座房子剛剛建成的 1957 年,場地四周的房屋仍然是一至兩層高的木構平房。Sky House 前衛的設計,想必一定為當時的鄰里帶來不少衝擊。

菊竹清訓這種將建築脫離地面的態度,有不少說法匀認為和他年少時的家族史有關。二戰結束時菊竹清訓 17 歲。因為土地改革的關係,家族損失了大部分的土地。深切地體會到現代化進程的菊竹,無論在 Sky House 還是以後的其他作品之中,都將建築看待成一個獨立丶自成的生命體。菊竹利用他的建築創作,重新思考人和土地的關係。Sky House 原本的設計中,只有架空的四方型空間,而沒有任何間隔和功能。這個空間呼應了日本傳統住宅之中,房間可以隨意變換用途而沒有特定功能的空間傳統。隨著菊竹兩夫婦的小孩出生以後,房子在 1962 進行改造,加入了 move-net – 一個好像大型家具一樣的房間或設備,懸吊在四方型樓板之下。在 70 至 80 年代期間,隨著孩子長大和家庭的需要,Sky House 再經歷了多次的改造和擴建。雖然今日,Sky House 的懸空部分已經不復當年的通透和純粹,但這亦實現了代謝派建築隨年月自我更新的設計理念。

菊竹清訓對於家族失去土地一事十分憤慨。當中原因並非因為經濟的因素,而是因為他對於家族位於福岡久留米的土地有深刻的感情。他深明白,在土地改革的現化進程之後,自然風光和鄉土情懷必定會受到破壞。據菊竹清訓女兒的回憶,在 60 年代,趟開 Sky House 的窗戶,可以看到窗外一片木構平房的灰瓦屋頂,形成高低起伏的風光,亦可遠眺附近的小山丘,和當時剛剛建成的 St. Mary Cathedral。後來,附近的土地急速的現代化起來,菊竹清訓就投訴經常要把窗戶關上,因為胡亂的城市開發,並沒有帶來更好的城市風景。在這一個層面上,菊竹有着一種非常浪漫的矛盾:身為現代主義中最前端的建築師之一,菊竹卻對於現代抱有不少懷疑和抗拒。相對於西方的現代主義建築,菊竹從來沒有打算以現代取代傳統。反而,菊竹和他的同仁,追求的是將傳統建築向現代轉化的可能。這個態度為今日的日本建築打下了堅實的根基,給傳統注入了生命力,使日本的當代建築能夠獨當一面。

Sky House 歷年的改動 [Source: http://socks-studio.com/2013/12/12/evolutionary-housescape-the-metabolist-sky-house-by-kiyonori-kikutake-1958/]

Sky House 的窗戶可以完全敞開,木製的隔柵有機關,前後兩片可以重疊起來,變成百葉窗,光線和涼風可以滲透入室內空間。

懸掛在樓板下的小孩房 move-net [Source: http://socks-studio.com/2013/12/12/evolutionary-housescape-the-metabolist-sky-house-by-kiyonori-kikutake-1958/]

move-net 內部空間
[Source: http://socks-studio.com/2013/12/12/evolutionary-housescape-the-metabolist-sky-house-by-kiyonori-kikutake-1958/]

立即參加旅行講堂,認識現代建築

未能行萬里路,不如一齊讀萬卷書!GLO Travel 聯同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 Charles 舉辦《建築歷史總論》網上課程,以環球建築歷史為主題,深入淺出講解各地的建築風格與思潮,以及相關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脈絡。日後再次遊歷各國、觀賞名勝古蹟時,便不需依靠旅遊書才能解讀建築了。

GLO Travel 亦邀請到香港不同界別的專家和學者設計和教授網上課程,涵蓋國際關係、哲學、歷史、文化、建築等領域,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,分享各地遊歷見聞。歡迎到旅行講堂學習平台瀏覽及報讀各課程!

GLO Travel

Share
Published by
GLO Travel

Recent Posts

【以色列手信】一句「聽啊以色列」 拆解猶太教盒子與帽子

以色列是三大宗教聖地,當地逾 7 成人口信奉猶太教,我們出入以色列多次,不少旅人都好奇會問,為何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掛著長型小盒子?在哭牆或會堂中,男士們又會在額前戴著黑盒,手臂繞著黑色帶子?這些東西究竟有什麼宗教意義?若非教徒,又可否購買這些宗教用品作為以色列手信?這篇文章為你一一解答。

4 years ago

【後疫情時代】疫情過後 旅行會是什麼樣子?

全球疫情稍為緩和,不少國家都希望盡快重啟旅遊業,跟情況受控的國家成立「旅遊氣泡」。為了解各位旅人在後疫情時代的旅行喜好,我們於6月份進行網上問卷調查,收到220份回覆,經過深入審視調查結果,我們發現一些獨特有趣的旅遊趨勢。

4 years ago

【中東冷知識】從約旦貨幣看先知的後裔

約旦被稱為「西亞樂土」,跟其他中東國家不同,她的國王全是來自哈希姆家族--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。約旦國王同時集立法、行政、司法和軍事大權於一身,立國至今有四代國王,有人被暗殺、有人被廢位,他們的樣貌印在約旦貨幣上,雖然貴為「聖裔」,但統治路上卻非一帆風順。

4 years ago

【中亞特產】5 款充滿民族風情的中亞手信

中亞五國擁有豐富民族風情,她們的藝術見於日常生活細節,我們旅行團隊也喜愛將中亞風情帶到家中,以下是5款我們推介的中亞手信,除了記錄著旅程的美好時光,也承載著厚厚的中亞人民氣息。

4 years ago

【旅遊氣泡】尋找澳門土生葡人的足跡

提起澳門,不少人會想起豬扒包、葡撻或是賭場,但當地其實有一群獨特族群,他們母語未必是中文,外貌帶點「鬼鬼地」,卻是在澳門土生土長。對,他們是土生葡人,還有他們的語言--土生葡語,一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語種。

4 years ago

【生活逼人】全球生活成本排行榜 土庫曼首都位列第二?

土庫曼一直予人神秘莫測,其專制獨裁的統治風格甚至換來「中亞北韓」之稱,但原來土庫曼的物價飆升速度也非常驚人。最近有調查發現,全球外派人員的生活成本排名,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僅次香港,全球排名第 2,高於東京及紐約。

4 years a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