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克蘭

【五個人.五種切爾諾貝爾】烏克蘭人眼中的切爾諾貝爾

去年上映的 HBO 神劇《切爾諾貝爾》瘋魔全球,引起各地民眾重新關注這場 24 年前的核災。有朋友說:一生人一定要來一次,憑弔也好,朝聖也罷,總想親眼見證核能與政權如何徹底毀滅一個地方,看看人類歷史的悲壯的一頁。於是,許多香港朋友帶著好奇與幻想,親身來到故事的原生地。

城外面的人想進去。但那些世代背負著這個悲劇的烏克蘭人,又是怎樣看待切爾諾貝爾的呢?

 

想去切爾諾貝爾嗎?——不了。

往年跟隨拍攝團隊到烏克蘭拍攝旅遊節目,其中一站是切爾諾貝爾。我們聘請的當地製片是一個曾在俄羅斯修讀電影、現在參與歐洲電影節工作的八十後姐姐,年輕、有學識、有見識。出發前我們先在 WhatsApp 溝通一下:

「我們第三日會在切爾諾貝爾拍攝,你想去嗎?」我問。

「不了。」她秒覆。

我認識的烏克蘭人大多敬業、勤奮,出現「托手㬹」的狀況實屬罕見;而當地人抗拒進入切爾諾貝爾更是我始料未及的。後來她解釋因為以後想生小孩,擔心輻射嚴重,所以不想進去,甚至覺得進去的人有點瘋狂。我立刻拿出澄清三寶:輻射計圖片、新聞與論文,指出區內大部分地方的輻射量適中。她聳聳肩,說政府從來沒有向國民講解輻射水平、影響,她的資訊也是口耳相傳聽回來的,不敢搏。她又補充,政府講了,他們也未必信。

我們曾與電視節目製作團隊深入切爾諾貝爾拍攝。直至現在,核區內仍然禁止一切拍攝活動,如果團隊前往拍攝,必須預先申請並獲當局批核,方可成事。

當地朋友 Ruslana 是我們拍攝團隊的製片,她對於進入切爾諾貝爾顯得抗拒,並直言害怕受核區輻射影響。

政府失職、失信於人民一直是烏克蘭的問題。政府沒有花功夫在輻射教育上,責任落在義工團體中,工作成效不彰,導致一些烏克蘭人仍然害怕切爾諾貝爾和輻射。另外,烏克蘭人經過長時間經濟低迷、歐俄之爭、革命浪潮後,對於政府的不信任積累甚深。蘇聯時期的核事故謊言、阿努科維奇的貪污與逃逸、獨立廣場上射殺平民等,事事烙印在烏克蘭人心中,完美演繹「政府永遠會在危難之際,伸你一腳」這句說話。當權者總以為掩蓋一件醜聞,做回一件好事,便能拉平民心的傾斜,可是他們看不到在平靜無煙的街上,人們卻連一句輻射解釋都不願相信,是多麼可悲。

 

除了悲劇,切爾諾貝爾還是烏克蘭的什麼?

往年上任的總統澤連斯基把核區定為「官方旅遊景點」,他說:「切爾諾貝爾一直是烏克蘭的負面部分,從現在起,要變成正面」。作為歷史重要部分的切爾諾貝爾,到底「負」了烏克蘭什麼?

一是形象。一位波蘭導遊的真心話,令我印象深刻:「當然,奧斯威辛是我們重要的歷史。但我希望人們想起波蘭的時候,不只是集中營,我們還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」。同一道理,烏克蘭人並不願意世界提起他們的時候,只記得一場核爆與悲劇。藉著改善區內遊覽設施、讓核區管理變得更透明與有系統,烏克蘭渴望向世界推廣核區的「復甦之美」,將切爾諾貝爾「去悲劇化」,並展示當局妥善管理災區的正面力量,為國家旅遊形象翻盤。

二是經濟。自 2013 年起,烏克蘭經濟持續低迷,國家資產在貨幣貶值和貪污問題下瘋狂蒸發。澤連斯基為挽救民心,打經濟與反貪牌是唯一出路,而開放核區正是一箭雙鵰的好辦法。當切爾諾貝爾逐步褪去「暗黑」的標籤,當局期望能吸引更多主流遊客來遊覽,推動核區旅遊成為國家經濟的新支柱。至於貪污,現時區內保安時常非法運輸金屬、通過多層的入園關卡向遊客收賄,主張打貪的總統順利成章向切爾諾貝爾「開刀」,透過提高園區透明度,以簡化入園程序來降低人員貪污的可能性,營造國家「廉潔、開放、有活力」的新氣象,從而吸引各方投資者。這一著,除了挽救經濟,更是澤連斯基搏取民望的好機會。

切爾諾貝爾的導遊需要持有特別牌照,並非每一個烏克蘭導遊都可以在核區內帶領遊覽。對於改善區內設施、開放園區,他們雖然擔心會破毀生態環境,但為了生計,他們仍然贊成計劃,並言盡自己所能,不讓切爾諾貝爾「失去意義」

可惜在疫情蔓延下,澤連斯基落實大計遙遙無期,切爾諾貝爾的「翻身」算盤究竟能打響嗎?

作者:切爾諾貝爾旅人 Alison

 

立即參加旅行講堂,認識核災前因後果

未能行萬里路,不如一齊讀萬卷書!GLO Travel 開辦《走進世界核災現場的惡夢》網上課程,由香港核能專家古偉牧和暢銷書《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核爆》作者 Yoyo 陳樂遙,與大家一同分析旅遊業對切爾諾貝地區所帶來的改變,並以第一身角度分享深入切爾諾貝爾和福島的見聞,由核區實況談到後瘟疫時代,解構不同災難的社會後遺。在艱難的抗疫日子,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現場,借古鑑今。

GLO Travel 亦邀請到香港不同界別的專家和學者設計和教授其他網上課程,涵蓋國際關係、哲學、歷史、文化、建築等領域,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,分享各地遊歷見聞。歡迎到旅行講堂學習平台瀏覽及報讀各課程!

GLO Travel

Share
Published by
GLO Travel

Recent Posts

【以色列手信】一句「聽啊以色列」 拆解猶太教盒子與帽子

以色列是三大宗教聖地,當地逾 7 成人口信奉猶太教,我們出入以色列多次,不少旅人都好奇會問,為何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掛著長型小盒子?在哭牆或會堂中,男士們又會在額前戴著黑盒,手臂繞著黑色帶子?這些東西究竟有什麼宗教意義?若非教徒,又可否購買這些宗教用品作為以色列手信?這篇文章為你一一解答。

4 years ago

【後疫情時代】疫情過後 旅行會是什麼樣子?

全球疫情稍為緩和,不少國家都希望盡快重啟旅遊業,跟情況受控的國家成立「旅遊氣泡」。為了解各位旅人在後疫情時代的旅行喜好,我們於6月份進行網上問卷調查,收到220份回覆,經過深入審視調查結果,我們發現一些獨特有趣的旅遊趨勢。

4 years ago

【中東冷知識】從約旦貨幣看先知的後裔

約旦被稱為「西亞樂土」,跟其他中東國家不同,她的國王全是來自哈希姆家族--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。約旦國王同時集立法、行政、司法和軍事大權於一身,立國至今有四代國王,有人被暗殺、有人被廢位,他們的樣貌印在約旦貨幣上,雖然貴為「聖裔」,但統治路上卻非一帆風順。

4 years ago

【中亞特產】5 款充滿民族風情的中亞手信

中亞五國擁有豐富民族風情,她們的藝術見於日常生活細節,我們旅行團隊也喜愛將中亞風情帶到家中,以下是5款我們推介的中亞手信,除了記錄著旅程的美好時光,也承載著厚厚的中亞人民氣息。

4 years ago

【旅遊氣泡】尋找澳門土生葡人的足跡

提起澳門,不少人會想起豬扒包、葡撻或是賭場,但當地其實有一群獨特族群,他們母語未必是中文,外貌帶點「鬼鬼地」,卻是在澳門土生土長。對,他們是土生葡人,還有他們的語言--土生葡語,一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語種。

4 years ago

【生活逼人】全球生活成本排行榜 土庫曼首都位列第二?

土庫曼一直予人神秘莫測,其專制獨裁的統治風格甚至換來「中亞北韓」之稱,但原來土庫曼的物價飆升速度也非常驚人。最近有調查發現,全球外派人員的生活成本排名,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僅次香港,全球排名第 2,高於東京及紐約。

4 years a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