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如果有一天國家開放的話,你最想到那個地方旅遊?」我問道。
「我最想到南朝鮮 (南韓)那邊看看,我想知道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⋯⋯」
南北韓本是同一朝鮮民族,一條三八線,將兩地人民分隔接近70年。在這70年,兩地文化、經濟發展差異越來越大,究竟南北韓生活有何分別?兩地國民如何評價對方?統一是否遙遙無期?
兩韓分別:韓語 VS 朝鮮語
北韓一直以「朝鮮」自稱,拒用北韓之名,因為北韓並不承認南韓的政權。雖然兩地文字相同,但在北韓稱所用的為「朝鮮語」而非「韓語」,他們傳統服式是「朝鮮服」而非「韓服」,所用的貨幣是「朝鮮圜」而非「韓圜」,類似的例子多如繁星。
最多人會問,南北韓語言是完全一樣的嗎?非也,只得7、8成字詞相通。南韓受西方文化影響,韓語採用很多英文的外來語,相反在北韓,朝鮮話多保留古舊用字,就算外來語也類似中文發音。以馬拉松為例,南韓稱為마라톤 (malaton),跟英文marathon發音相似;但北韓則是마라손 (malaseon),跟國語馬拉松發音相似,記得首次參加 平壤馬拉松 時,曾經跟當地導遊討論一番。
南韓經濟掘起 遠勝北韓
在20世紀60年代,北韓曾短暫地經濟優於南韓,直到90年代跌進谷底,全國出現大飢荒(北韓稱該段時期為「苦難行軍」),到近期的遭受經濟制裁。根據韓國央行報告估計,2018 年北韓人均收入估計為 140 萬韓圜 (約 1205 美元),相等於南韓的(約 3 萬美元)近 4%,兩國間的經濟差距已逐步擴大。他們更估計,2018 年北韓 GDP 萎縮 4.1%,較 2017 年惡化 0.6 個百分點,甚至形容可能是北韓在90年代大饑荒以來,經濟情勢最為最嚴峻的時期。
相反,南韓經濟產業結構在過去半個世紀發生巨大轉變。在60至80年代,南韓政府大力扶植大企業來發展經濟,令大企業在韓國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根據韓國企業經營評估機構「CEO Score」去年發表報告指,韓國 10 大財團於 2017 年的銷售額為 6778 億美元,佔GDP 44.2%。
南韓輸出韓流熱潮 北韓力推女團文化
自90年代「韓流」 (指韓國文化在世界流行的現象 )熱潮吹起,世界各地的群眾開始接觸韓國音樂、電視劇、 電影甚至是音樂劇,男子組合務防彈少年團(BTS)的粉絲更遠至美國,甚至在中亞、東歐等地也見到其蹤影。北韓的娛樂文化仍以歌頌國家、領導人為主,但近年亦大力推動女團文化,除了有「北韓少女時代」之稱的牡丹峰樂團,也有以背心熱褲的三池淵樂團,去年文金會時,金正恩也安排三池淵樂團為文在寅伉儷表演。
北韓人如何理解南韓人?
要了解北韓人如何理解南韓,則先要由北韓如何描述韓戰開始。在北韓的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館中,有官方對整個戰爭的完整論述,包括美國的帝國主義者如何挑起戰爭、偉大領導人金日成如何帶領國家守住重要山頭、最後美軍如何投降求和的過程等。這個版本與南韓的戰爭紀念館的「另一版本」,亦即一般我們所認知的歷史,包括北韓突襲南韓、三天攻佔首爾、聯合國軍參戰、解放軍支援北韓、停戰談判等可謂截然不同。
顯然,北韓的版本與史實相距太大,然而,歷史往往由勝利者書寫,從來都是政治的一部份。已被彈劾的南韓總統朴槿惠在任期間,曾不顧社會反對的聲音,強行把中學教科書改由國家統一編訂版,以圖「修正」歷史,包括為父親朴正熙的「軍事獨裁」洗底等。
我們不知道在北韓的學生會否有知道較接近史實的一天,但那天到來之前,他們所學的便是「真相」,也就注定他們對美國人或日本人有種「與生俱來」的反感,雖然可悲,但不難理解;但即使他們有機會知道史實,也必定需要更多時間去推翻自己一直以來接收的硬道理,那將會拖統一進程的後腿。
南北韓分隔的三八線: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
大部份到訪過三八線的人,不論南北,都會有一種矛盾的感受:就像是一條行人馬路的距離,是這麼近、那麼遠⋯⋯
「導遊,你想走過對面線嗎?」
北韓導遊總是笑著說道如何從其他遊客口中得知南韓的情況,繞過了話題。但不論是去南韓還是去外面世界,他們還是希望未來有機會走出自己的國家,一看這世界之大。有北韓導遊說雖然工作重覆性高,也會有沉悶的時侯,但最令她珍惜的是每次帶團時與外國旅客的交流,令她了解外面世界多一點。
諷刺的是,因停戰多年的關係,非軍事區一帶已成為一個極具價值的自然生態保護區,目前能確定那裡住有極其罕見的丹頂鶴和白枕鶴,亦有東北虎、遠東豹和亞洲黑熊的蹤影。如果統一後,這個保護區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。
北韓人:統一當然好!
北韓一直灌輸著「統一祖國」的目標,故我們在北韓與當地人談起兩韓應該統一嗎?他們總會口徑一致的回答:當然好!這是朝鮮民族的終極願望呀。北韓裡有一首流行歌(至少到北韓旅遊必定會聽過):「다시 만납시다 (Until We Meet Again)」,歌詞提到即使兩韓分隔多遠,生活各有不同,但仍然會有再次見面的一天。(演唱版)
南韓年輕人 由反感到開始接受
沒有經歷戰爭、分裂的南韓的年青人視北韓為「鄰國」,不想統一,除因為南韓社會問題已經夠多,無能力接收到 2000 多萬北韓人,隨年月建立的價值觀不同也是難以修補,起碼需要以數十年計的時間去進行,過程中必有極多磨合難處和社會問題。
不過,自去年兩韓峰會後,南韓年輕人對北韓的討厭程度有所改善。根據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在 2018 年 11月進行的調查,發現在近千名受訪大學生中,逾半數認為兩韓統一是必須的。
超過70年的談判 兩韓關係陰晴不定
統一的問題,70 年間的討論從沒間斷。雙方都曾提出自己的統一方案:南韓的盧泰愚政府曾提出「南北聯合」(The Korea Commonwealth)的方案,概念像邦聯的型態,作為統一的過渡安排;北韓的金日成則提出「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」(Democratic Confederal Republic of Koryo) ,組成最高民族聯邦會議,並分別對地區實行自治。
去年起南北韓重啟首腦會談,文金兩人握手照片在各大媒體上出現,但北韓對南韓的態度卻是反覆無常。南韓總統文在寅於今年 8 月時指,冀在 2045 年達成「一個韓國」的宏願,直指南北韓統一,雖然伸出橄欖枝,但北韓和平統一委員會直斥文在寅「放肆」,因南韓最近和美國進行聯合軍演,並有新的 5 年防守計畫,旨在摧毀北韓 :「我們跟南韓政府沒有話說,並不想和他們對話」,更於翌日發射兩枚導彈表達不滿。
「你覺得南韓與我們國家的分別在哪?」一個北韓導遊問道。
「一個現代化,一個貧窮;一個廁所有自動洗手系統,一個連門都未必有…」心裡即時浮現的答案,但卻說不出口。
但願兩國關係可以早日轉晴,讓早在馬路兩旁等待了大半生的人,擁有重聚的一刻。
立即參加旅行講堂,深入認識南北韓
未能行萬里路,不如一齊讀萬卷書!GLO Travel 兩位社長陳成軍、張振華聯同韓國研究學者鍾樂偉合辦網上課程《讀懂北韓的關鍵六課》,多角度解構北韓在全球格局的位置和最新社會發展,剖析兩韓關係。鍾樂偉同時主講《走入韓瘋:韓流的五大造王法則》,從政策、全球化、經濟等角度,分析南韓文化席捲全球的深層原因。
GLO Travel 亦邀請到香港不同界別的專家和學者設計和教授其他網上課程,涵蓋國際關係、哲學、歷史、文化、建築等領域,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,分享各地遊歷見聞。歡迎到旅行講堂學習平台瀏覽及報讀各課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