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語有云: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」,但抗疫期間不能「行萬里路」,「讀萬卷書」未嘗不是一件壞事。現時日本正值櫻花盛開的季節,既然不能親身賞櫻,倒不如在家中「賞」建築。 日本建築 設計獨特,從昭和時代的「代謝派」建築師,如丹下健三、大谷幸夫,至及後的「野武士」安藤忠雄、SANAA 等,便在摩登建築手法中揉合大和美學。建築物一磚一瓦,背後都蘊藏著建築師的心思,我們推介 5 本跟 日本建築 相關的書籍,就算不是建築師,也可代入建築師的視覺﹐細看建築美學。
日本前現代建築巡禮: 1868-1942 明治.大正.昭和名建築 50 選 (磯達雄 著)
此書被形容為「日本前現代建築的遍路朝聖指南」,收錄 50 棟於明治、大正與昭和前期的代表性建築,除了用相片及文字介紹建築,當中也有不少有趣插畫,深入淺出地講解建築背後故事。如位於松山市的道後溫泉本館的神之湯浴場,日本明治至大正時代作家夏目漱石曾到訪,更於其小說《少爺》中加進此浴場,描述少爺偷偷去浴池暢泳,以為無人發現,翌日再去的時候發現一張「浴池中不可游泳」告示。現在浴場中也有「少爺不可游泳」的告示,讓現實與小說相映成趣。
書中亦介紹出名的建築師與建築事務所,剖析日本現代建築的來龍去脈與特色,以及日本建築界的變革、演進與突破。作者磯達雄邀請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以及建築史家井上章一,進行一場「火花四射、笑聲連連」的精采談話,了解戰後建築必須認識的 10 位明治至終戰時期的建築師。
安藤忠雄 我的人生履歷書 (安藤忠雄 著)
在八十年代,從未接受正式建築教育的安藤忠雄,在大阪工廠區長大,靠自學踏上建築之路,因被質問「是不是一級建築師?」而發憤考上執照。他一反日本建築界以東京為基地的傳統,選擇於大阪建立自己的工作室,使關西地區一躍而起,成為全球建築界注目的焦點。
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包括位於大阪的「光之教堂」,它與「風之教堂」、「水之教堂」一同被稱為「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」。這本書是他的自傳,坦然講述不斷與現實對抗的真實面貌,娓娓述說人生中的良師益友和家庭故事,也殷殷期盼年輕人永遠保持不服輸的精神和學習的熱誠:「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,正因為如此,才想用盡全力把每一天都好好活下去。」
陰翳禮讚 (谷崎潤一郎 著)
本書收錄谷崎潤一郎的 6 篇美學隨筆,包括〈陰翳禮讚〉、〈懶惰說〉、〈戀愛與色情〉、〈厭客〉、〈旅行種種〉、〈廁所種種〉。「陰翳」一詞意指陰影、陰霾,作者想從各種層面驗證「陰翳」美學,並以詼諧幽默的手法呈現。
在〈戀愛與色情〉中,他提到現代人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黑暗,認為黑暗令人惶恐、寂寥,卻又令人懷念,但習慣光亮的現代人,已經無法體會「春宵恍如夢,不妨曲肱為枕」的美妙心境。
另外,作者似乎對廁所情有獨鍾,在〈廁所種種〉提及元代藝術家倪瓚,為了不看到自已的排泄物,特意蒐集大量飛蛾翅膀放入如廁處,使排泄物在掉落之時,隨即隱沒於羽翅,頓時無影無蹤,足見風雅。
日本近代建築 (藤森照信 著)
建築不再是冷冰冰的鋼筋水泥混合物,因著西方文化的到來,開始與當地文化產生衝突與對話。本身是建築師的藤森照信,花了 20 幾年的時間調查研究,由幕府末期、明治初期的西洋館到昭和初期的現代主義,以世界建築史宏觀的角度,說明近代日本建築與世界建築廣域連動的關係,以及西方建築文明在日本內化的歷史過程。
以陽台為例,在日本的陽台非常寬廣,有時不只是在南面,連東西側甚至北側都環繞著陽台,有的建築陽台的面積甚至佔整體三分之一。
不少人以為陽台來自歐洲建築,但歐洲可以說並沒有蓋出陽台的傳統,偏偏陽台卻是由歐洲人引入,為何有這種矛盾?原因歐洲人來到亞洲後,難以適應亞洲的炎熱天氣,在房子上建陽台,可防止直射陽光和改善通風。詳細的解譯最好細閱此書,內容非常有趣。
日本建築思想史 (磯崎新 著)
書中以日本古代的「和」空間來稱呼日本列島的獨特文化,隨著歷史變遷,「和」樣式持續地演化蛻變到今日。此書為 2019 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磯崎新著作,娓娓道出由 1920 年起的現代主義,戰時下的現代建築,到二戰後建築與美國現代主義的影響,再探討後現代主義建築,直到 2020 年二十一世紀的建築,是認識近 100 年日本建築變遷的教科書。
我們推介的書本在網上書店有售。若想了解更多日本建築﹐想知道更多建築背後故事,GLO Travel 特別設計日本深度遊行程,以日本建築及藝術為主題,帶領旅人走訪東京、關西及四國多地的經典建築案例,追尋紅白兩派和「野武士」建築師的軌跡,見證一眾建築大師的代表作品,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會。我們和香港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 Charles 合作,帶大家一同走訪日本著名建築作品,更會設計全新路線,全方位感受日式美學。
立即參加旅行講堂,認識現代建築
未能行萬里路,不如一齊讀萬卷書!GLO Travel 聯同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 Charles 舉辦《建築歷史總論》網上課程,以環球建築歷史為主題,深入淺出講解各地的建築風格與思潮,以及相關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脈絡。日後再次遊歷各國、觀賞名勝古蹟時,便不需依靠旅遊書才能解讀建築了。
GLO Travel 亦邀請到香港不同界別的專家和學者設計和教授網上課程,涵蓋國際關係、哲學、歷史、文化、建築等領域,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,分享各地遊歷見聞。歡迎到旅行講堂學習平台瀏覽及報讀各課程!
2 Comments
好想念日本啊,是誰把我們隔絕了!?
幾時有團再去日本看建築、看日本歷史、去看日本的哲學、去看何謂高度文明??
下半年會再辦團去日本看建築呀,預計在八月下旬會去關西和四國,歡迎留意 glotravel.hk/japan 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