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雋維:打咭以外的建築體驗——從地中到豊島美術館
(作者為 GLO Travel 旅行講堂網上課程導師黎雋維)
相比熱鬧的大阪,高松和瀨戶內海上的島嶼,無論飲食和住宿,的確是比較鄕土,簡單和直白。三年一度的瀬戶內國際藝術祭可以說是日本三大藝術祭中,最有名氣的一個。這或許歸究於明星效應。單以直島為例,就有莫內丶James Turrell、Walter De Maria、大竹伸朗、 宮島達男、草間彌生等,以及散落在「倍樂生之家」酒店四周的藝術作品。由於有些作品直接處於海灘或懸崖之上的關係,往往要花長時間逗留,甚至住宿在島上,才能夠看得完大部分作品。這亦是其中一個「倍樂生之家 (Benesse House)」酒店設立的原因。
倍樂生一手包辦的直島改造
能夠邀請到這些明星同場獻技,倍樂生集團的角色可謂功不可沒。例如直島的地中美術館之中,莫內 (Claude Monet) 的睡蓮(Water Lilllies) 就是福武總一郎先生的私人收藏。睡蓮系列共約有 250 幅作品,地中美術館收藏的 5 幅,屬於 1910 年代的,亦是較後期的作品。
和另外兩位殿堂級藝術家 James Turrell 和 Walter De Maria 的作品拼湊起來的藝術館展示,再加上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加持,倍樂生集團將本來污染得連農作物也不能栽種的直島,改造成為鄉土+藝術的朝聖地。
直島可算是安藤忠雄的大本營,不少建築都由他操刀,包括地中美術館、「倍樂生之家」酒店和美術館,以及李禹煥美術館。酒店連美術館的空間,在安藤 signature 的清水混凝土之間,收藏了著名攝影師杉本博司的作品。空間的設計刻意幽暗,回應亦同時挑戰傳統 white cube gallery 的純白明亮。這樣的處理,就只有因為「倍樂生之家」是私人美術館的原因,才可以做到。
一黑一白的藝術思考
相較於這些藝術館形式的展品,我對於直島獨有的小型藝術空間更加情有獨鍾。直島本村在工業式微之後逐漸荒廢。藝術家利用了廢棄的村屋,作為一個個小型的藝術場所。
James Turrell 的作品「Back side of the moon」,就位於安藤忠雄在寺廟廢墟改建的建築之中。安藤放棄了慣用的清水混凝土,改為用經過火槍碳化處理的木頭,以這種傳統的建築材料,形成一個完全密封、外形抽象的長方體。進入建築物之後,觀眾需要幾分鐘時間,適應完全黑暗的內部空間後,才可以勉強看到作品。其間不能拍照,甚至可能因為眼力問題而看不到極暗的作品。作品引申出的思考,是藝術品和觀眾的關係,直接挑戰觀眾作為人的生理反應,以及觀賞藝術的行為。究竟是藝術品服務觀眾,還是觀眾的存在給予藝術品存在的意義?這是一個藝術家和建築師的 bold statement。
鄉土加上美術的主題,在較為後期才開發的島嶼,例如豊島和犬島更加鮮明。豊島美術館只展出一個作品——由內藤禮創作的「母型」。每隔一陣子,水珠會從混凝土地面冒起,再匯聚大的水體。這個同樣是需要長時間耐心觀察,才可以了解的作品。而建築師西澤立衛的設計,看來是隨便的線條,原來充滿複雜的計算,去滿足藝術品刻意形造出來的自然感。觀看過程的「慢」,是一種領悟,一種奢侈。這是只有在鄉下地方的環境和節奏,才能夠得到的深度。
立即參加旅行講堂,認識現代建築
未能行萬里路,不如一齊讀萬卷書!GLO Travel 聯同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 Charles 舉辦《建築歷史總論》網上課程,以環球建築歷史為主題,深入淺出講解各地的建築風格與思潮,以及相關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脈絡。日後再次遊歷各國、觀賞名勝古蹟時,便不需依靠旅遊書才能解讀建築了。
GLO Travel 亦邀請到香港不同界別的專家和學者設計和教授網上課程,涵蓋國際關係、哲學、歷史、文化、建築等領域,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,分享各地遊歷見聞。歡迎到旅行講堂學習平台瀏覽及報讀各課程!